“國企轉讓”揭秘中國企業注冊資本四大坑
2022-06-16 14:56:37
注冊資本可以說是所有創業者在準備創業時遇到的第一個難字,和自己的專業知識無關,也是第一個和新公司的審計有關系的事情。看起來一個國企轉的數字很少,其中只有很多知識。
注冊資本是勞動法的一個基本概念。根據新修訂的《勞動法》及相關法律,“注冊資本”的登記管理早已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關于這種變化,有幾個關鍵數據是創業者必須知道的:
注冊資本的實繳早已沒有期限承諾?!叭绻且o這個承諾加個期限的話”,不超過公司管理期限就可以;
注冊資本長期未低于限額繳納。理論上也就是說“一元公司”是可以存在的,沒有最低限額。山賊可以為所欲為!
大股東實繳的注冊資本,也就是會計上的“實收資本”,還是工商登記的事情,還需要《驗資調查報告》元。
以上數據全部簡化成一段話,看似“無論如何”。能不管知不知道的玩各種姿勢?答案是否定的,有些姿勢是會傷筋動骨的蠢姿勢!
雖然勞動法和工商登記還是管理具體存款資金的程序,但是除非你是真正的山賊,否則注冊資本是不能隨便寫的,寫多了你妹就挺大的!
首先,還有其他人會管這件事,比如公司的投資人,或者將來控制資金消費市場的政府機構,他們可能會要求具體的資本金支付到位。當然,如果發現難以達到具體資本,可以通過減資的方式減少國企注冊資本的轉讓,但這一步費時費力,會嚴重影響投資和進入資本消費市場的程序。
好朋友說:沒事!先寫大點開心點,再減也不遲。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嚴重。注冊資本是大股東在立法上承擔信用的承諾。當公司資產不足以償還公司債務時,大股東有責任按照承諾的注冊資本償還剩余負債。
最近天津法院已經有了普通法,要求對國企打官司敗訴的公司大股東,在繳清注冊資本后,承擔法律賠償責任。那是什么意思?說白了,吹牛要認!寫1億注冊資本,就要承擔1億額度內的法律責任!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相當于信用變成了無限的法律責任!
有的自己創業,或者在一些“國企轉研究員”的提議下,在國企轉賬本的資本中設立自己持有的應用著作權、專利等非貨幣資產。我認為,提高資產評估值,讓不交錢的人只能占有很小比例的股權,是相當合適的。
實質上,從法律法規的角度來看,一個人以非貨幣性資產出資的分解姿態是一個人轉讓非貨幣性資產與融資同時發生,應按照“個人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算繳納所得稅(明確見稅〔2015〕41號文件)。雖然這個金融顯性規定的執行層面存在一些爭議,甚至有些“研究者”已經上升到了“堵塞創新之路”的層面,但是我們的祖先還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我們“不想在一棵樹上吊死”。請三思用非貨幣性資產投資是否合適?
而且,即使繳納了稅款,完成了出資,這些非貨幣性資產入賬后也會成為公司的資產。如果它們需要長期分期折舊和攤銷,它們將成為公司的成本和
設魔鬼投資者需要包含的“實收資本”金額為X,則X/(80 X)=20%。經過嚴密計算,X=20。答案是注冊資本改為80.20=100萬,魔鬼投資人融資的20萬計入“實收資本”,180萬計入“資本公積”。
“資本公積”的“公”字最重要。從字面上看,可以看出是所有大股東共享的資本積累。沒錯,這180萬是大家的!是不是大家的,就可以囂張了?不要!如果這180萬用于增加注冊資本,按照法律規定,是先分后投。你聽到了嗎?分了錢請交稅!
我真的不想再談這個了。我知道我說不出“脫褲子放p”這么可笑的語法!
第一,在注冊資本的時候,記得量力而行,與自己目前或可預見的戰斗力相匹配,為以后的資本運作和管理減少輿論壓力。如果你一時頭腦發熱,已經寫了不少了,實繳承諾預計很難完成,那就“起來繼續睡吧”~盡快減資;
第二,在規章制度中盡可能采用貨幣出資的方式。在公司成立后注冊資本幾乎到位之前,注意任何大股東進入公司資金時,借款時必須注明,“某某融資第三,除非萬不得已,不要動用融資普通股“資本公積”增資。
注冊資金,這可能是創業遇到的第一個坑,看起來很簡單很實用。采取“準確的姿勢”很重要。擁有工商登記全權的現代政府機構,未必能給出太多的專業知識。如果遇到疑難問題,建議與稅務、法律部門的公共服務政府機構用專業知識進行探討。
以上是邊肖為大家介紹的細節。如果您對以上細節有任何疑問,請聯系我們公司,詢問您輸入的詳細細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