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標品牌只能發軔于民心
2021-08-05 16:37:17
現在是一個品牌競爭的時代。日前,第五屆中國品牌節公布了2011年度“中國十大品牌城市”的獲獎品牌城市名單:青島、深圳、蘇州、無錫等榜上有名。(8月14日《西安晚報》)
若僅從商業領域等商標比賽中,選出品牌城市,似乎并不能承載城市品牌的全部價值內涵。估計和普通民眾樸素的“城市品牌”觀念也有出入。一個例子就是,幾年前“三鹿”還是知名品牌、央視上榜品牌呢,甚至還是“免檢產品”。結果如何,“鹿”死誰手?或許就死在“免檢”上吧,最后食品類的免檢制度不也因此取消了么?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民眾的認知絕不局限于這個城市有多少馳名、免檢品牌,而是在這個城市是否有歸屬感、幸福感和自豪感。這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本地商業繁榮品牌林立帶來的物質便利性,但更多的還是各種民生訴求,能否得到及時有效的滿足。
塑造城市品牌不僅是商業上的單兵突進,而是全能發展,特別是短板的修補速度和質量,直接決定著一城民眾的幸福感和榮耀感。城市功能的豐富性和職能的復雜性,決定了城市品牌建設牽涉的內容一定十分龐雜。而若要將品牌榮耀惠及每一個人,要讓它得到所有民眾認可,化為有血有肉的城市居民從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上切實可感的東西,那么品牌競爭也可簡化為一點,就是比拼民眾的幸福指數。
人心所向,萬眾歸心,讓每個人都切身感到生于斯居于此的榮耀與幸福,這樣的民眾口碑,就是城市最具競爭力最有價值的品牌影響力和感召力。城市的靈魂,歸根到底一個字——人。以人為本的發展才是建設城市品牌的捷徑和正途,卻又是最難的一條路。只有迎難而上,才能得到民眾力挺。這種支持才是一個城市孕育出更多商業上的馳名商標,發展出更多有創造力、創新力的企業品牌的原動力,也才能使城市成為全國品牌城市,使城市品牌不斷保值增值。
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珠海注冊“幸福之城”的商標專利,排他性地打算“獨享”十年,是多么不靠譜;上海82路公交車上司乘人員嫌棄拾荒老人,會讓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毀損至何種程度;也能明白宜春嘩眾取寵地整出惡俗的“一個叫春的城市”的旅游宣傳語,為何招致罵聲一片,而當地一農民在看守所離奇死亡后,宜春市公安局局長的一個鞠躬致歉,就又能讓城市形象立起來。每個人的權利和尊嚴得到舒展,城市品牌就會無形增值。宜居之城就是最大的品牌價值,城市品牌就發軔于民眾心里。